搜索
首页 作者

《颂古四十四首》

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
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诗。诗中的语言和意象都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似乎在讲述一种人生的哲理或者精神的成长。开篇的“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可以理解为在生活的田野上,以百丈的步伐开拓前行,理解并实践大义,理事圆融,具备完备的智慧和素质。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一句,梵音指的是佛教中的诵经声,象征着精神的力量和智慧的觉醒。十方则代表全方位,意味着这种智慧的力量无处不在,能够影响周围的一切,草树锄锹皆耸起,象征着生活因此而焕发生机。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这句诗中的“双拳展开”象征着放下执着,摆脱束缚。“拖泥带水”则形象地表现了执着于世俗琐事的状态,“痴呆”二字则暗示了这种状态的不智。 最后的“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则是在形象地表达人生的变迁和适应。船流到岸五千里,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流转。刻舟求剑则寓言固守陈规,不知变通,只会让自己徒劳无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人生的成长、智慧的觉醒、放下执着和适应变迁等主题,引导读者去深思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创作背景
《颂古四十四首》是宋代诗僧释法泰创作的一组诗歌,主要以颂扬佛教教义和僧侣生活为主题。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佛教文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宋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僧侣阶层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释法泰创作《颂古四十四首》,既是对佛教教义的颂扬,也是对当时僧侣生活的描绘和反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圆融 到岸 十方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