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杂意四首》
长松栽万年,必在千仞巅。 卑哉蓬蒿间,斥鷃无高鶱。 如何一杯水,活此横海鱣。 谁能激沧溟,为子抟青天。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长松与蓬蒿、斥鷃与横海鱣的对比,表现了不同生命境遇的差距,同时展现了诗人激昂向上的精神风貌。
首句“长松栽万年,必在千仞巅”,以长松为喻,描绘了长松高大挺拔、屹立于高山之巅的形象,表现了其坚韧不屈、傲然独立的品质。这里的长松也象征了诗人高尚的人格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卑哉蓬蒿间,斥鷃无高鶱”,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蓬蒿间斥鷃的卑微形象,与长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蓬蒿和斥鷃则象征了那些平庸无奇、胸无大志的人。
然后,“如何一杯水,活此横海鱣”,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表现了不同生命境遇的差距。一杯水与横海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与伟大。
最后,“谁能激沧溟,为子抟青天”,诗人以激昂向上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平庸、向往高远的精神追求。这里的“谁能激沧溟”表现了诗人对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渴望,“为子抟青天”则展现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高远,对比鲜明,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
创作背景
《偶成杂意四首》是宋朝诗人卫博创作的一组诗。这四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未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偶成杂意四首》来看,“偶成”可能意味着这些诗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偶然产生的感想和思绪,而“杂意”则可能表示诗中包含了多种主题和情感。这样的创作方式在宋代是比较常见的,许多诗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
其次,我们可以试着从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创作背景。这四首诗可能描绘了卫博对自然景色、人情世故、生活琐事等方面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诗人的个人境遇。
总之,《偶成杂意四首》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卫博的个人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要深入了解这组诗的创作背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读诗歌的内容。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