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礼圣来群彦,观光在此时。
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
调朗能谐竹,声微又契丝。
轻泠流簨簴,缭绕动缨緌。
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
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会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礼圣来群彦,观光在此时”,描绘了众多贤士来到音乐会场的情景,展现了盛会的庄重和热闹。这里诗人用“礼圣”来形容贤士们的尊贵和神圣,用“观光”来表达他们欣赏音乐的目的。 颔联“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描写了音乐的起伏和变化,以及人们欣赏音乐时的感受。诗人用“乍远”形容歌声的悠扬远扬,用“和还迟”形容乐曲的和谐缓慢,表现了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颈联“调朗能谐竹,声微又契丝”,进一步描绘了音乐的美妙和和谐。诗人用“调朗”形容音乐的清朗悦耳,用“谐竹”形容音乐与乐器的和谐共鸣,用“声微”形容音乐的细微之处,用“契丝”形容音乐与琴弦的契合。 接下来,“轻泠流簨簴,缭绕动缨緌”,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音乐的飘荡和弥漫,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感受。音乐像清凉的溪水一样流淌,让人感到清新爽口,同时又像缭绕的云雾一样弥漫,让人感到神秘而感人。 最后,“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诗人通过“九变”和“三终”表现了音乐的完整和庄重,同时也表达了音乐对国家风化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音乐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教育和感化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表现,展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同时也表达了音乐对社会风化和谐的重要作用。
创作背景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是一首唐代诗人吕炅所作的诗歌。这首诗描述了贡举人在拜谒先师时,听到雅乐演奏的场景。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唐代科举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较为发达的时期,诗人吕炅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因此,这首诗可能与唐代科举制度的文化背景有关。 2. 祭祀先师:古代学校在春秋两季会举行祭祀先师的仪式,以示尊师重道。这首诗描述了贡举人在谒见先师时的场景,可能与当时的祭祀先师的文化背景有关。 3. 雅乐文化:雅乐是古代中国宫廷音乐的一种,具有高贵、庄重的特点。这首诗中的雅乐演奏,可能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综上所述,《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科举制度、祭祀先师的文化传统以及雅乐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诗词关键字: 国风 缭绕 观光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神宫肃肃。
    天仪穆穆。
    礼献既同。
    膺兹厘福。
    我有馨明。
    无愧史祝。
  • 2
    [南北朝]
    将修盛礼。
    其仪孔炽。
    有腯斯牲。
    国门是置。
    不黎不{疒酉}。
    靡愆靡忌。
    呈肌献体。
    永言昭事。
    俯休皇德。
    仰绥灵志。
    百福具膺。
    嘉祥允洎。
    骏奔伊在。
    庆覃遐嗣。
  • 3
    [南北朝]
    自昔殷代。
    哲王迭有。
    降及周成。
    惟器是守。
    上天乃眷。
    大梁既受。
    灼灼重明。
    仰承元首。
    体干作贰。
    命服斯九。
    置保置师。
    居前居后。
    前星比耀。
    克隆万寿。
吕炅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