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孙时敬游大梁》
            
            
            
白头不厌监门役,虚左常承公子迎。 此去梁园须访古,相烦为我吊侯生。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人生感慨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历史的追溯和怀念。
首句“白头不厌监门役”展示了诗人已然年老,但并不厌倦守门的职务,这反映出他对工作的坚守和执着。这也可能暗示他生活的某种困境,即便年老仍需担任辛劳的工作。
次句“虚左常承公子迎”描绘了诗人常常在左侧空出位置,等待公子的迎接。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尊重,同时也展现出他的谦逊和恭敬。
末两句“此去梁园须访古,相烦为我吊侯生”中,诗人向即将离去的友人提出了请求,希望他能去梁园访问古迹,并代为凭吊历史上的侯生。这里的“吊侯生”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敬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又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视野和深厚情感。同时,诗人的措辞简练而富有韵味,使得整首诗在表达深情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
  
 《送族孙时敬游大梁》是明朝诗人郑崐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明朝时期,文人游历各地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不仅有助于增长见识,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郑崐的族孙时敬游大梁,可能也是为了寻求知识和结交文人雅士。
2. 家庭背景:郑崐作为家族中的长辈,对于年轻的族孙时敬游大梁,可能既有期待也有担忧。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族孙的祝福和嘱咐。
3. 大梁的历史文化:大梁(今河南开封)是古代中国的著名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时敬游大梁,无疑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追寻和探访。
综上所述,郑崐的《送族孙时敬游大梁》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 
           
                        
                        
                        
                            
                            
                           自昔殷代。
哲王迭有。
降及周成。
惟器是守。
上天乃眷。
大梁既受。
灼灼重明。
仰承元首。
体干作贰。
命服斯九。
置保置师。
居前居后。
前星比耀。
克隆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