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晓泊》
            
            
            
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蒙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鸜鹆飞来添一笔。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色的诗,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
首句“风萧萧,冰瑟瑟”中,“萧萧”形容风声急促,给人以寒冷之感,“瑟瑟”形容冰冷的样子,两句诗共同描绘出一种冰冷的冬日景象,同时也为后续的诗句奠定了基调。
接着,“淡烟空蒙冠朝日”一句描绘了冬天的早晨,淡烟笼罩着大地,日头初升,透过烟雾,显得朦胧不清,进一步渲染出冬日的寒冷与萧瑟。
然后,“滩头枯木如画出”一句,将视线转向滩头,描绘出枯木如同画作一般,静态而凄美,与前面的动态描绘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
最后,“鸜鹆飞来添一笔”一句,通过描述鸜鹆飞来,为这幅冬日画面增添了生机和动态感,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具有生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萧瑟、寒冷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大自然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 
             
创作背景
  
 《桐江晓泊》是宋朝诗人刘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时期,国家经常面临外敌入侵,内战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诗人刘澜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桐江晓泊》这首诗中,刘澜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桐江清晨泊舟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诗词
                
 
 -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