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
玉珂经礼寺,金奏过南宫。 雅调乘清晓,飞声向远空。 慢随飘去雪,轻逐度来风。 迥出重城里,傍闻九陌中。 应将肆夏比,更与五英同。 一听南薰曲,因知大舜功。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以清新脱俗、飘逸宛转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听音乐的美妙画卷。
“玉珂经礼寺,金奏过南宫。”这两句诗描绘了音乐演奏的场景,经过礼寺和南宫,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同时,玉珂和金奏的描写,也给人以一种高贵、优雅的感觉。
“雅调乘清晓,飞声向远空。”这两句诗表达了音乐的美妙和动人,清晨的雅调飞扬在空中,飞向远方,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慢随飘去雪,轻逐度来风。”这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轻盈、柔美,如同雪花飘舞,微风轻拂。
“迥出重城里,傍闻九陌中。”这两句诗描写了音乐的传播之广,远远传出了重城,让旁边的人都能听到。
“应将肆夏比,更与五英同。”这两句诗将这首曲子与古代的名曲相比,表现了作者对这首曲子的赞美之情。
“一听南薰曲,因知大舜功。”最后一句点明了曲子的名称“南薰曲”,并表达了通过听音乐可以了解大舜的功绩,展现了音乐的教育意义。
整首诗用清新脱俗、飘逸宛转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听音乐的美妙感受,同时也展现了音乐的教育意义。
|
创作背景
《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作者张濛的个人经历有关。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音乐艺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太常寺则是负责音乐事务的官方机构。张濛作为唐朝的文人,对音乐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常常以音乐为题材。
这首诗的题目《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表明,张濛在早晨经过南宫时,听到了太常寺演奏的清乐,受到了音乐的感染,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诗中以音乐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表达,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
相关诗词
-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
其中第 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
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
里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
轻云日下不成阴,出对流芳搅别心。
万雉城东春水阔,
千人乡北晚花深。
旧竹青青常绕宅,到时疏旷应自适。
佳期纵得上宫游,旅食还为北邙客。
路出司州胜景长,
西山翠色带清漳。
仙人矶近茱萸涧,铜雀台临野马冈。
屡道主人多爱士,何辞策马千馀里。
高谭魏国访先生,
修刺平原过内史。
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
有钱莫向河间用,载笔须来阙下游。
-
嵩高云日明,潘岳赋初成。
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
绛纱垂簟净,白羽拂衣轻。
鸿雁悲天远,龟鱼觉水清。
别弦添楚思,牧马动边情。
田雨农官问,林风苑吏惊。
松篁终茂盛,蓬艾自衰荣。
遥仰凭轩夕,惟应喜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