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舞干羽两阶》

干羽能柔远,前阶舞正陈。
欲称文德盛,先表乐声新。
肃肃行初列,森森气益振。
动容和律吕,变曲静风尘。
化美超千古,恩波及七旬。
已知天下服,不独有苗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乐舞表演,赞美了文德的昌盛和音乐的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干羽能柔远,前阶舞正陈。”描绘了乐舞开始的场景,用干和羽两种乐器演奏出柔和的远方之音,舞者们在前面台阶上陈列好,准备开始表演。这里通过乐器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通过舞者的陈列,展现了表演的庄重和正式。 颔联“欲称文德盛,先表乐声新。”表达了作者认为要展现文化的繁荣和盛德,首先要通过新的乐声来表达。这里强调了音乐在文化表达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颈联“肃肃行初列,森森气益振。”描绘了舞者们开始表演的场景,他们行动整齐划一,气势越来越振奋。这里通过形容词的叠加,强调了表演的气势和震撼力。 接下来“动容和律吕,变曲静风尘。”描绘了舞者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动容,和谐的律吕之声响起,曲调的变化使得风尘都安静下来。这里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乐舞表演的动人场景。 然后“化美超千古,恩波及七旬。”表达了这场乐舞表演的美化之力超越了千古,恩泽波及了七旬。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乐舞的魅力。 最后“已知天下服,不独有苗人。”表达了天下已经被这场乐舞表演所折服,不仅仅是有苗人。这里通过天下和苗人的对比,强调了乐舞表演的普遍魅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乐舞表演的魅力和文化表达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舞干羽两阶》的创作背景与周代的历史事件“周公东征”有关。周公为了稳定新建的周朝,亲自出征,平定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叛乱。为了彰显周公的德行,歌颂其文治武功,人们创作了《大武》乐章。《舞干羽两阶》就是《大武》乐章中的一章,表达了通过舞蹈干羽,化解战争,达到和平的目的。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周公东征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旨在歌颂周公的功德,表达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上一首
《自述》
下一首
《书怀》
诗词关键字: 律吕 乐声 七旬
相关诗词
  • 1
    [魏晋]
    王者布大化。
    配干稽后祇。
    阳育则阴杀。
    晷景应度移。
    文德以时振。
    武功伐不随。
    重华舞干戚。
    有苗服从妫。
    蠢尔吴中虏。
    凭江栖山阻。
    哀哉王士民。
    瞻仰靡依怙。
    皇上悼愍斯。
    宿昔奋天怒。
    发我许昌宫。
    列舟于长浦。
    翌日乘波扬。
    棹歌悲且凉。
    太常拂白日。
    旗帜纷设张。
    将抗旄与钺。
    耀威于彼方。
    伐罪以吊民。
    清我东南疆。
  • 2
    [宋]
    披竹简兮典谟,圣手断兮唐虞。
    登群龙兮辅翌,萃一堂兮都俞。
    知人兮帝之哲,动天兮帝之德。
    画象兮民不犯,舞干兮苗已格。
    迨一旅兮中兴,严庙貌兮稽陵。
    感会遇兮风云,崇像饰兮股肱。
    愤夷楚兮陵上国,忽庭坚兮祀俄息。
    泚麟笔兮特书,喟夷吾兮有力。
    何汲汲兮诡诞,谓明良兮相贼。
    奸雄托兮自文,慨齐东兮毋惑。
    仰而察兮草木殖。
    功之远兮难名,民之思兮无斁。
  • 3
    [明]
    太府城隍废,疲民井邑空。
    舞干非舜日,斩木有秦风。
    烽火苍茫外,江山感慨中。
    悲歌看古剑,激烈想英雄。
石倚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