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瞿少潜见过留之味玄堂有作》
烟霞片片染衣裳,手拂凝尘坐竹床。 晤对少时如入画,淹留竟日自生香。 杯呈浅笑花浮面,曲度深宵月过廊。 寥落一丘堪点染,入林幽事待商量。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诗,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生活画卷。
首联“烟霞片片染衣裳,手拂凝尘坐竹床”,通过“烟霞”、“凝尘”、“竹床”等元素,描绘出一个静谧、雅致的生活环境。同时,“染衣裳”和“手拂凝尘”的动作,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颔联“晤对少时如入画,淹留竟日自生香”,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如入画”和“自生香”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满足。
颈联“杯呈浅笑花浮面,曲度深宵月过廊”,通过对“杯呈浅笑”、“花浮面”、“曲度深宵”和“月过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
尾联“寥落一丘堪点染,入林幽事待商量”,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期待。“寥落一丘”和“入林幽事”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优美、宁静的生活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
创作背景
《虞山瞿少潜见过留之味玄堂有作》是由明朝文学家范景文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人际交往:诗题中提到的“虞山瞿少潜见过”,说明这首诗是在范景文与瞿少潜见面交往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们可能是在文学、艺术或政治等领域有共同兴趣或立场,这首诗可能就是他们交往中的一部分。
2. 场地背景:“留之味玄堂”是这首诗的创作地点。味玄堂可能是范景文的书房或居所,也可能是他用来与朋友交流、讨论学术或艺术问题的场所。
3. 主题内容:诗的具体内容可能反映了范景文与瞿少潜交往的情况、他们的思想交流,以及他们对人生、社会、艺术等方面的看法和感慨。
由于具体诗文未给出,以上只是对这首诗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解读,还需要参考具体的诗文内容。
相关诗词
-
西风搅桂树,落日明枫林。
游子怀归期,予悲渺登临。
虞山一何高,湘水一何深。
英皇仅枯冢,寂寞薰兮琴。
我欲奏古曲,俗耳更哇淫。
古器不可见,聊作相思吟。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
一歌众鸟听,再歌万籁喑。
推手君勿歌,有酒且孤斟。
落落此时意,寥寥千载心。
五弦毋庸绝,四海谁知音。
-
春游处处屐堪携,看遍青山暮霭低。
高兴又闻寻覆釜,伤心应不到藤溪。
梅花绽尽香犹远,柳叶开迟色未齐。
我怯轻寒身懒动,时传客至问幽栖。
-
生绢丈许画者谁,石田老人今画师。
年来都下家家有,此幅吾知出亲手。
笔意纵横信所之,夹岸翛然已疏柳。
溪阴欲渡无舟楫,万杙成桥远相接。
何处诗人跨瘦<马蒙>,破帽欹风粘落叶。
两山对峙开高关,谽谺梵宇容千间。
半空丹雘势突兀,雪窦天台真等闲。
老人昔共游虞山,此景仿佛曾跻攀。
昆湖荡漾临几席,水绕渔庄凡几湾。
京华十年走尘土,看画分明能破颜。
山林在望鸟飞倦,春到江南吾欲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