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孝父》
作品赏析
|
这首五言古诗描绘了一个隐者的形象,表达了对清静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隐者自给自足,耕耘灌溉,生活简朴而自然。他身处的茅屋虽然简陋,但周围环境却静谧祥和,仿佛处于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清静、自在、远离世俗纷扰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平世界的赞美。
首句“清时有隐者”点明了时间和人物身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次句“自汲还自耘”则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勤劳朴实,让人感受到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美学。
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隐者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翳然茅屋上”形容茅屋简陋而自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一片尧时云”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周围的云彩比作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进一步烘托出隐者所处的清静祥和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隐者形象的描绘和对周围环境的渲染,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平世界的赞美,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
|
创作背景
《赠杨孝父》是明朝诗人范汭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与杨孝父的深厚友谊,二是作者对杨孝父高尚品格和才华的赞美。
范汭与杨孝父是挚友,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时光,共同研讨文学、政治、人生等话题。因此,当杨孝父有所求时,范汭便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挚友的支持和鼓励。
在诗中,范汭高度赞扬了杨孝父的品格和才华。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杨孝父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智。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综上所述,《赠杨孝父》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作者与杨孝父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挚友品格和才华的赞美。
相关诗词
-
子肉可疗亲,或曰不敢毁。
不见母生儿,生死一间耳。
此身母之身,非可认为己。
杀身可救母,当还爱一死。
天理通神明,寸肤直糠秕。
苟能充此心,是即学曾子。
-
昔日长安际会时,客情乡思两依依。
金门次第俱升达,云路高低各奋飞。
御史班资知任重,谏官间绶愧才微。
今来共理藩宣事,自古相逢似此稀。
-
紫辰一旦玺书催,早发秦城棨戟开。
二华曾留标胜赋,三关更见折冲才。
荒沙落日闲戎垒,古木飞霜凛宪台。
壮士应看射雕处,不教胡马漠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