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
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
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
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月夜景色的诗,给人以宁静、优美、孤寂的感受。诗人通过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变化,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月夜的魅力。 首联“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用镜子里的夜景和平静的湖面引出月色的深沉,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描绘了月亮的光芒洒进江浦,浮光惊动了树林中的鹊鸟,生动表现了月光的明亮和影响力。 颈联“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进一步刻画月光,淡淡的动荡使月光显得碎散,但美好的影子并不消失,表现了月光的动态美。 尾联“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描述了月亮在远处升起,落在空旷的水波中心,形成了一幅广阔的月夜景象。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诗人展现了月夜的静谧、美丽和孤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是一首赏析月夜景色的佳作。
创作背景
《中秋夜临镜湖望月》是宋代诗人陈羽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陈羽作为南宋官吏,被派往曾是北宋疆土的异国祝寿,这使他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历史和命运的感慨。另一方面,这首诗是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时创作的,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民俗活动,是家人团聚、思念故乡的重要时刻,这个节日的氛围也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特殊的背景。这两个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带有一种悲壮与思乡并重的风格,既表达了陈羽对历史的哀思,也体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关键字: 桂枝 登临 婵娟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唐]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