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癸水亭次曾宏正韵》

古碑,神奇永符谶。
履岩俯冯夷,坐石存精寝。
拂剑逼珠光,乘槎掉柯枋。
风清明月怀,云隐高山兴。
作品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给人一种神秘、高远的感觉,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古碑、岩石、珠光、明月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幽雅致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隐逸高蹈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古碑”,虽然缺失了三个字,但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碑的赞美之情。古碑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给人一种庄重神秘的感觉。接下来,“神奇永符谶”,则进一步强调了古碑的神秘性和重要性。 在“履岩俯冯夷,坐石存精寝”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岩石上行走、俯瞰水中的神灵,以及坐在石头上静心思索的场景,展现了自己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这种体验不仅让人感到清新自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拂剑逼珠光,乘槎掉柯枋”这两句则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活动。他用剑拨开水面的珠光,乘着木筏在树枝上飘荡。这些动作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英武潇洒,也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风清明月怀,云隐高山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怀和向往。在清风明月的怀抱中,他思索着人生的意义;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他寻找着内心的宁静。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人生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癸水亭次曾宏正韵》是宋朝诗人萧桂林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然而,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因素有关。因此,要了解《癸水亭次曾宏正韵》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萧桂林的生平和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诗的标题中的“次曾宏正韵”表明这首诗是依照曾宏正的诗韵创作的,这可能也涉及到一种诗歌创作的挑战或游戏。
诗词关键字: 明月
相关诗词
  • 1
    [宋]
    癸水绕东城,刀兵不用忧。
    须勤疏道力,常使达潮头。
  • 2
    [宋]
    癸水江头石似浮,银河影里月如钩。
    无人弄杵看蟾兔,有客乘槎访斗牛。
    自古鹊桥传七日,何年桂子落三秋。
    金轮待欲长无缺,玉斧仍须妙手修。
  • 3
    [宋]
    天将福地巩严城,形胜山川表里明。
    旧说桂林无瘴气,今知漓水辟刀兵。
    云深铜柱边声乐,月冷珠池海面平。
    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材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