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首犹清和(一作张聿诗)》
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 祝融将御节,炎帝启朱明。 日送残花晚,风过御苑清。 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 树影临山动,禽飞入汉轻。 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早夏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以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早夏时节的画卷。
首联“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绘了早夏时节初景的美丽,以及光线和煦、气氛和谐的禁城。颔联“祝融将御节,炎帝启朱明”,用典故表达了夏季的来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颈联“日送残花晚,风过御苑清”,通过对落日和微风的描绘,表现了早晚时分的宁静和清新。接下来“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则进一步描绘了郊外的麦田和池沼中的荷花,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接着,“树影临山动,禽飞入汉轻”,通过对树影和飞禽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灵动和生机。尾联“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简朴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早夏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创作背景
《夏首犹清和(一作张聿诗)》是唐朝诗人黎逢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季节背景:诗题中的“夏首”指的是初夏,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是仍然带有春季的清新和宜人。这种季节交替的景象可能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2. 自然景色:诗歌描写了初夏的自然景色,包括小草、幽草、晚晴等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社会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这样的社会背景可能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表达空间。
综上所述,黎逢的《夏首犹清和(一作张聿诗)》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初夏的季节背景、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唐朝繁荣的社会背景。
相关诗词
-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玉室金堂不动尘。
林梢绿遍已无春。
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
何妨沈醉到黄昏。
-
病床展转忽经旬,耿耿深宵百苦身。
去世来生谈总妄,哀多乐少历曾亲。
弥天莫补作心债,近死空书发愿文。
坠露无声如泪滴,清和夜宇胜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