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杂咏·祥符寺》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幽远的僧侣生活的场景,给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自然的感觉。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淡雅、清新的诗意氛围。
首句“云水最饶处”描绘了僧侣生活的环境,这里云雾缭绕,水源丰富,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僧侣生活的清贫与超脱。次句“轮蹄无到时”进一步表现了这里的僻静,车轮和马蹄的声音都无法打扰这里的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清静。
第三句“夜蟾生佛面”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月亮比作夜蟾,而月光洒在佛面上,仿佛夜蟾从佛面生出,给人一种神秘、庄严的感觉。最后一句“春雪印僧眉”则以春雪落在僧侣的眉毛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象,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冷,也展现了僧侣的坚韧与超脱。
整首诗在意境上融情于景,通过描绘云水、夜月、春雪等自然景象,以及僧侣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美。
 | 
             
创作背景
  
 《黄山杂咏·祥符寺》是宋朝诗人邓宗度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黄山祥符寺相关,祥符寺位于黄山南麓,为黄山古代名刹之一。诗人邓宗度在游览祥符寺时,被寺庙周围的景色所震撼,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创作背景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安蔬自足慰平生,峰静松闲涧水平。
山意悟时僧不语,落花声间梵音清。
                        
                         
                        
                                                    
                         
            
    
 
 - 
           
                        
                        
                        
                            
                            
                           一枕松风入夜寒,晓窗残月隔帘看。
梦回竹榻闻钟后,怅绝浮生出世难。
还今将军能舍宅,何妨陶令未之官。
此身合向山中住,丘壑由来号易安。
                        
                         
                        
                                                    
                         
            
    
 
 - 
           
                        
                        
                        
                            
                            
                           诸峰回合处,古木抱松林。
月占秋廊静,云侵昼殿阴。
有泉通石眼,不火沸池心。
洗净多生垢,天风更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