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石通洞》

空嵌两洞石相通,翠篠娟娟碧雾笼。
手扶青藜访奇古,岩洞妙墨识涪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洞景色的诗,通过生动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雅趣的完美结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空嵌两洞石相通”,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洞的基本景象,空洞、石壁与相通之洞,勾勒出一幅立体且富有层次感的画面。这句诗既展示了山洞的形态,又引发了人们对洞内景色的好奇。 第二句“翠篠娟娟碧雾笼”,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洞内部的景色。翠绿的竹子柔美而细长,宛如美女婀娜的身姿,而碧雾笼罩,更增添了山洞的神秘与幽深。这一描绘既富有视觉效果,又带有一种朦胧美的意境。 第三句“手扶青藜访奇古”,引入了诗人的行动。他手扶青藜,探访这个奇妙古老的山洞,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最后一句“岩洞妙墨识涪翁”,诗人通过“妙墨”二字,赞扬了山洞中的人文痕迹,也许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字或画作。而“识涪翁”则表达了诗人对前人的敬仰和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山洞景色为背景,将自然美景与人文雅趣相结合,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探索精神。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历史和前人的敬意,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颇具韵味。
创作背景
**《游石通洞》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在宋代,许多文人雅士喜欢游览山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创作灵感。卫石卿作为一位宋代文人,游览了石通洞这一自然景观后,被其美景所吸引,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同时,宋代的文人墨客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卫石卿的《游石通洞》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通过描绘石通洞的静谧与神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岩洞 相通
相关诗词
  • 1
    [元]
    窥天以管,认得几多星。
    嗟扰扰。
    矜完美,校奇零。
    蚁缘庭。
    物化无穷已,石生火,火生壤,壤生湿,湿生木,木生萍。
    梦里高车驷马,蘧然觉、瓮牖紫扃。
    记达人有语,痛饮读骚经。
    非醉非醒,妙难形。
    曾经滟к,夷险地,人上*,比心宁。
    更谁问,桃李冶,蕙兰馨。
    水东亭。
    一曲沧浪咏,都分付,野鸥听。
    还渐喜,乡社饮,近高龄。
    但愧霜台旧友,平生念、铁石通灵。
    办林间一笑,酒*滟风?。
    饭白刍青。
  • 2
    [宋]
    路转下层崖,乱石通微径。
    山深万象虚,叶脱千林静。
    连苔苍欲横,衮雪飞泉迸。
    有睹那可言,寒烟日向暝。
  • 3
    [唐]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
    不为则已,为则不然。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永今好,长绝来怨。
    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
    书临雪彩,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纵任才辩,游说君王。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
    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
    笼餐讵贵,钩饵难尝。
    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
    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标形引势,身达名超。
    箱盈绮服,厨富甘肴。
    讽扬弦管,
卫石卿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