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明妃怨》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
作品赏析
|
首先,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诗歌。诗人借古讽今,通过明妃(即王昭君)的事迹,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历史的沧桑变化进行了反思。
首句“汉国明妃去不还”,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历史背景,明妃出塞,一去不复返,给人留下深深的感慨。第二句“马驼弦管向阴山”,则进一步描绘了明妃出塞的场景,驼马队伍、弦管之声,向着远方的阴山行进,历史画面栩栩如生。
第三、四句“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则从明妃个人的角度,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纵有菱花镜,明妃也羞于在单于面前映照自己的旧容。这既展示了明妃的悲苦心境,也反映了她在历史洪流中的身不由己。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明妃出塞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
《琴曲歌辞·明妃怨》是唐代诗人杨凌创作的一首诗歌,其创作背景与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事件有关。昭君出塞是指汉朝时,为了与匈奴保持和平关系,将美貌的宫女昭君嫁给匈奴单于的故事。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民族悲剧,昭君也因此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杨凌的《琴曲歌辞·明妃怨》就是以昭君出塞为背景,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哀怨。诗歌借助昭君的口吻,诉说了她被迫离开家乡、远嫁异域的苦闷和悲愤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杨凌的《琴曲歌辞·明妃怨》的创作背景与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历史反思。
相关诗词
-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刺刺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唯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