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随隐游庐山》
曾从图画识庐山,山好谁知画亦难。 画好不如诗好读,就烦诗笔画来看。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主要讨论了画与诗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难度和欣赏角度的问题。
首句“曾从图画识庐山”,表明了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能够通过画面让人们认识和理解自然之美。庐山作为自然景观,其美景在画中得到了再现,使人们能够通过欣赏画作来感受庐山的美丽。
然而,次句“山好谁知画亦难”却一笔带过,说明虽然画画可以表现自然之美,但是创作的难度却很大。这不仅表现了画家的创作辛劳,也暗示了艺术创作的复杂性。
接着,诗人在第三句“画好不如诗好读”中,提出了诗与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并表达了对于诗的偏好。诗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力,能够通过文字唤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给人以更深的思考和感受。
最后,诗人在第四句“就烦诗笔画来看”中,巧妙地将诗与画相结合,提出了以诗之笔、画之墨来表现自然之美的想法。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深刻,通过讨论画与诗的关系,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于自然美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文关怀。
|
创作背景
《送陈随隐游庐山》是宋朝诗人黄鹏飞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是基于友人陈随隐准备游庐山,诗人为了表达友情、祝福以及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而写下了这首诗。在诗歌中,黄鹏飞描述了庐山的壮美景色,同时通过对陈随隐游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洒脱、豁达性格的赞美。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对自然景观的感悟等因素有关,可惜历史记载不详,无法具体阐述。
相关诗词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