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大涤洞天留题》

生平未识洞霄宫,幸与东君访赤松。
丹井千年犹好在,青山九锁不曾封。
入门快覩云根石,矫首遐观天柱峰。
凡骨变成仙骨了,此躯何患弗为龙。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洞霄宫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自然、历史和仙道的向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生平未识洞霄宫,幸与东君访赤松”表达了诗人对洞霄宫的向往和访问的喜悦。诗人虽然从未亲身见识过洞霄宫,但有幸与东君一同访问赤松,这里的赤松是道教中的仙人,寓意着对仙道的追求。 颔联“丹井千年犹好在,青山九锁不曾封”描绘了洞霄宫的景色和历史。丹井是道教中的神物,寓意着仙道的神奇和不朽,而青山的九锁则表现了山水的壮美和险峻。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仙道世界的向往。 颈联“入门快覩云根石,矫首遐观天柱峰”进一步描绘了洞霄宫内的景色。诗人欣赏着云根石和天柱峰,这些景色给他带来了愉悦和震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尾联“凡骨变成仙骨了,此躯何患弗为龙”表达了诗人对仙道的追求和向往。诗人希望通过修炼,将自己的凡骨变成仙骨,从而达到成龙升天的境界。这一联通过与仙道的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超越和升华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洞霄宫的描绘和对仙道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仙道的崇敬之情。
创作背景
《大涤洞天留题》是宋朝诗人苏遹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大涤山的自然景色以及苏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有关。大涤山是道教圣地,景色秀美,这给了诗人创作的灵感。同时,苏遹可能对道教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这也影响了他的创作。而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也可能在诗中有所体现,这需要具体分析诗歌内容才能得出。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多元化的,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诗人个体的经历和情感都有关系。
诗词关键字: 生平 入门 千年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宋]
    凤楼郁郁呈嘉瑞。
    降圣覃恩延四裔。
    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
    延寿带垂金缕细。
    几行鵷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 3
    [宋]
    一脚从别海南船,身逐云飞江浙天。
    走遍洞天寻隐者,不知费几草鞋钱。
苏遹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