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亭》
亭高爽垲耸牙檐,万种森罗共一川。 坐使江山归旧观,欣年童稚望邮船。 柳烟烘日尘迷渚,麦浪降风翠拍天。 民物熙熙乐康阜,可无诗酒与君传。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诗,以描述一个高耸的亭子及其周围的环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亭高爽垲耸牙檐,万种森罗共一川”,这里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亭子的高大、空旷和牙檐高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万种森罗共一川”一句则表现出亭子所在环境的丰富多彩,各种生物、景象汇集在一起,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下来,“坐使江山归旧观,欣年童稚望邮船”一句,展现了诗人坐在亭中,观看江山美景,怀念旧时的景象。同时,也描绘了儿童欣喜地等待邮船的到来,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期待。
再下来的“柳烟烘日尘迷渚,麦浪降风翠拍天”一句,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烟雾在阳光下弥漫,尘土迷漫在小洲上,麦浪在风中翻滚,翠绿的麦叶拍打着天空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亭子周围环境的美丽和生机。
最后,“民物熙熙乐康阜,可无诗酒与君传”一句,表达了人民生活幸福、物产丰富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希望用诗酒来与人们分享这种快乐和繁荣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亭子的高耸、环境的丰富多彩、人民生活的幸福,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慨。
|
创作背景
《光华亭》是宋朝诗人魏伯恂创作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尽的历史资料。然而,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以及结合宋朝的时代背景,来推测一些可能的创作情境。
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创作极为兴盛。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因此,魏伯恂的《光华亭》可能也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
此外,光华亭作为一个具体的景点,可能也是激发魏伯恂创作灵感的来源。他可能通过观察和感受光华亭周围的景色,以及自己在光华亭的所见所感,来创作出这首诗歌。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确定《光华亭》的确切创作背景,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风格,以及结合宋朝的时代背景,来推测一些可能的创作情境。
相关诗词
-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镜,挂在青天是我心。
-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