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大涤》

山合群峰路屈盘,溪行九折势蜿蜒。
云根长伴仙人迹,元盖潜通大涤天。
玉殿香消人寂寂,石坛花落草芊芊。
黄冠解识寻幽兴,为洗寒铛煮碧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和仙人踪迹的诗。首联“山合群峰路屈盘,溪行九折势蜿蜒。”描绘了群峰环绕,山路曲折盘旋,溪流九曲十八弯,蜿蜒前行的壮丽景色,展现出大自然的宏伟和神秘。颔联“云根长伴仙人迹,元盖潜通大涤天。”中的“云根”和“仙人迹”让人联想到仙境和仙人的存在,增加了诗的神秘色彩。而“元盖潜通大涤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让人感觉到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在悄然运作。 颈联“玉殿香消人寂寂,石坛花落草芊芊。”中,“玉殿香消”形容仙界的消逝,“人寂寂”形容人间的寂静,两者形成对比,凸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石坛花落草芊芊”则进一步描绘出石坛上花朵凋零,草丛茂盛的景象,增强了诗的生动感和视觉效果。 尾联“黄冠解识寻幽兴,为洗寒铛煮碧泉。”中的“黄冠”指的是道士,这句话表达了道士懂得寻幽探胜的兴致,用清泉煮茶,洗去寒冷的铛器,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气氛。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景色和仙人踪迹的美丽图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仙人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创作背景
《游大涤》是宋朝诗人王溉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大涤山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的一些感悟。大涤山是道教圣地,风景秀丽,这给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诗人通过描绘大涤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文献不足,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解释该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落草 人迹 群峰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 2
    [唐]
    暂游大庾。
    白鹤飞来谁共语。
    岭畔人家。
    曾见寒梅几度花。
    春来春去。
    人在落花流水处。
    花满前溪。
    藏尽神仙人不知。
  • 3
    [宋]
    何处难忘酒,君王宴豫年。
    群谋安一统,无口议将然。
    闲暇开元後,优游大业前。
    此时无一盏,何以慰遗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