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钓台》
古屋颠岩上,荒祠落叶中。 乞灵无俗驾,垂世有高风。 鸟语谷相答,鱼游溪若空。 徘徊欲忘去,船背夕阳红。 |
作品赏析
|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古屋和荒祠的景色,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超俗风骨的赞美,同时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留恋。
首联“古屋颠岩上,荒祠落叶中”以岩上古屋和落叶中的荒祠切题,描绘出一幅寂寥古雅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乞灵无俗驾,垂世有高风”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超俗风骨的赞美,凸显了诗人对俗世纷扰的不屑和对清雅高风的追求。
颈联“鸟语谷相答,鱼游溪若空”运用了对仗手法,鸟语和鱼游相对应,谷答和溪空相对应,描绘了自然的生机和谐,以动衬静,更显寂静。尾联“徘徊欲忘去,船背夕阳红”通过“徘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留恋,船背夕阳红则衬托出诗人的惆怅和孤独。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俗境界的追求,同时流露出一丝孤独和惆怅。
|
创作背景
《咏钓台》是宋朝诗人潘畴创作的一首诗,以咏史怀古为主题,描述了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的故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通过这首诗,作者表达了对严子陵高洁品格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隐逸情怀。
在了解《咏钓台》的创作背景时,首先需要了解严子陵的故事。严子陵是东汉初年著名隐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多次邀请严子陵出山辅佐,但严子陵坚辞不就,隐居富春山,垂钓终老。严子陵的高洁品格和坚贞气节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咏史怀古的重要题材。
潘畴在创作《咏钓台》时,受到了严子陵故事的启发,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严子陵的崇敬和怀念。通过描绘钓台的景象,诗人寄寓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总之,《咏钓台》的创作背景与严子陵的故事、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是潘畴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和隐逸情怀的一种艺术体现。
相关诗词
-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