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
使君去后堪思处,庆朔堂前独到来。 桃李无言争不怨,满园红白为谁开。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很有韵味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一位离去的君主的深深思念。诗的情感和意境都很丰富,下面我来为您赏析一下:
首句“使君去后堪思处”,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去的君主的思念之情。“堪思处”三个字,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深情痛惜,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君主的敬重和怀念。
次句“庆朔堂前独到来”,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孤独与怅然。庆朔堂前的场景,与首句的“堪思处”相呼应,更加深了作者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
末两句“桃李无言争不怨,满园红白为谁开”,则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以桃李无言、满园花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哀思与期待。桃李无言,象征着作者的沉默与无奈,而满园红白为谁开,则表达了作者的疑惑与期待,期待君主的归来。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去的君主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孤独、怅然、无奈和期待。
|
创作背景
《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是宋朝诗人魏兼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成为当时文人雅士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政权更迭、战乱频仍的时代,这使得许多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切。
其次,诗人魏兼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魏兼身为文人,对诗词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往往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
最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还与范公希文有关。范公希文是宋朝名臣,他的品行和事迹为后人所敬仰。魏兼在创作《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时,很可能是受到了范公希文的影响,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这位先贤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了范公希文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相关诗词
-
花木还依旧径栽,春园不惜为谁开。
几多民俗熙熙乐,似到老聃台上来。
-
竹石寒相倚,云窗晓共开。
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
坠响风随箨,移阴日上苔。
迟留秋更夜,待月露盈杯。
-
献岁身留外,思家恨满中。
桃符禳厉鬼,椒酒劝仙童。
出谒凭羸马,题书附去鸿。
青春应时节,斗柄夜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