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二章》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雁南飞的生动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同时,通过雁阵惊寒、白露已零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给人以深深的感慨。
“鸣雁征征”一句,让人仿佛能听到雁阵长空的叫声,感受到它们南飞的艰辛。“白露既零”则表现出秋天的深沉,露珠已经降下,增添了一丝寒意。
“猗嗟清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境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怀清香冰”则让人联想到雁阵南飞时,空气中弥漫的清冷香气,以及寒意刺骨的冰雪。
整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清境的向往。
|
创作背景
张玉孃的《鸣雁二章》是一首以雁为比喻,表达对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的诗歌。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更加容易产生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
2. 个人经历:张玉孃本人可能经历过一些离别之苦,对思念之情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她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综上所述,张玉孃的《鸣雁二章》是在宋代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下创作的,通过雁的比喻表达了对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的感慨。
相关诗词
-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
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
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
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
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
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
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
-
画师不肯传风蝶,故作枯乾逞奇绝。
清秋未合结繁阴,深户何从洒飞雪。
雪里鸭儿苦耐寒,眠沙枕浦白云团,黄芦槭槭枝叶乾。
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潇相洞庭云水隔,山路坡陁断行客。
从来冬景画已难,况有翎毛似崔白。
已觉冰漫稻梁少,更疑水宿溪垠窄。
生平有道付沧洲,今日床头动行色。
屏风主人家近远,我昔曾过浔阳县,田芦野雁尝亲见。
出门解榻定相逢,借我家乡令对面。
-
高榭临公宅,凭轩万木秋。
乱云横岛屿,鸣雁下汀州。
到此欲长醉,何门销旧愁。
若为陶靖节,容易赋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