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
日落君山暮,秋风过洞庭。 一官身外物,千里客中情。 北望乡关远,南来旅雁鸣。 孤帆无限恨,斜指岳阳城。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日落秋景,抒发思乡之情的诗。首联“日落君山暮,秋风过洞庭”以日落君山,秋风过洞庭起兴,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即傍晚时分,在洞庭湖畔,感受到了秋风的凉意。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颔联“一官身外物,千里客中情”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淡然态度和客居他乡的深情痛苦。诗人把官职视为身外之物,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同时,以“千里”强调了自己客居他乡,远离故土的境况,揭示了内心的悲苦。
颈联“北望乡关远,南来旅雁鸣”通过“北望”和“南来”两个方向性的动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以旅雁的鸣叫声来衬托出自己的孤独和悲苦。
尾联“孤帆无限恨,斜指岳阳城”以孤帆斜指岳阳城的景象作结,通过“孤帆”和“无限恨”等词语,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悲愤之情。而“斜指岳阳城”则暗示了诗人的归乡之路漫长且艰难。
全诗以景生情,情景交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
创作背景
宋代诗人来廷绍的《过洞庭》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当时宋金两国经过符离之战后,金国战败并出现了内部政变,暂时无力继续南侵,而南宋朝廷则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这种时代背景为来廷绍创作此诗提供了一种历史背景和氛围。
其次,来廷绍本人虽然远离官场,但一直牢记抗金复国的大业,每当登临山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就会油然而生,这也为《过洞庭》的创作提供了个人情感的背景。
综上所述,《过洞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相关诗词
-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庭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