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桐江》
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 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 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 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独、超然物外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描绘了河流奔腾而下,曲折千回,两岸峭壁高耸,分割开来的壮观景象。这一联以雄健的笔力,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颔联“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则细化了画面,展现了山间小径上的樵夫冲破江雨前行的情景,以及渔舟停泊在云雾缭绕的山岭间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对人物的描绘,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感和生活气息。
颈联“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进一步将视线拉近,描绘了林间布帆若隐若现,月夜中水碓声响的细致景象。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丰富。
尾联“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感。诗人以“披裘客”自比,表现出一种孤独、超然物外的情感态度,而“千秋不可群”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的深刻和持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壮丽与孤独、热闹与静谧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
创作背景
《入桐江》是明朝诗人徐中行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桐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有关。桐江,又称桐溪,位于浙江桐庐县,景色秀美,历史悠久。诗人游览桐江,被其美景所吸引,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中,徐中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桐江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典故和人文元素,使诗歌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综上所述,《入桐江》的创作背景与桐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密切相关,是诗人对美景和文化的感悟与表达。
相关诗词
-
我墙东北隅,张王维老谷。
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
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
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
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
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
黄缯练成素,黝面颒作玉。
灌洒烝生菌,腐余光吐烛。
虽无傲霜节,幸免狂酲毒。
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
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
-
家弊须微禄,年衰尚远游。
未逃朋友责,更遣吏民羞。
釆药思长往,传书却小留。
微风入桐叶,分我一帘秋。
-
秋风吹海氛,气候颇不令。
昏昏七十翁,扰扰半月病。
著书殊未成,即死目不瞑。
扶持赖药物,仅得全性命。
雨添苔晕青,风入桐枝劲。
深巷无人声,搘颐发孤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