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
历象璿玑正,休征玉烛明。 四时佳气满,五纬太阶平。 律吕风光至,烟云瑞色呈。 年和知岁稔,道泰喜秋成。 寰海皇恩被,乾坤至化清。 自怜同野老,帝力讵能名。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宁静,五谷丰登的太平盛世。通过用瑰丽的笔触描绘天体运行、四季交替、五谷丰收等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赞美之情。
“历象璿玑正,休征玉烛明。”诗人通过天体运行和玉烛明亮的象征,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有序。“四时佳气满,五纬太阶平。” 通过对四季和星辰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宇宙间的和平和秩序。
“律吕风光至,烟云瑞色呈。” 诗人以音乐(律吕)和色彩(烟云瑞色)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间的美好和祥和。“年和知岁稔,道泰喜秋成。” 通过对丰收季节的描绘,展现了农业社会的繁荣和和谐。
“寰海皇恩被,乾坤至化清。” 这两句表达了皇恩浩荡,普及天下,乾坤宇宙都受到了良好的教化。“自怜同野老,帝力讵能名。” 诗人以野老自比,表达了对皇帝治理下的太平盛世的感激和赞美。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从天体运行、四季交替、农业丰收等多个角度,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的赞美。
|
创作背景
**《玉烛》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员南溟对当时社会情况的观察和感受有关**。他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的看法。具体的创作背景,可以参考下面的解析:
* **时代背景**。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文学和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员南溟作为当时的文人,受到了时代氛围的影响,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 **社会现象**。唐朝虽然繁荣昌盛,但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员南溟可能通过《玉烛》这首诗,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描绘和批评。
* **个人经历**。员南溟的个人经历和遭遇也可能对《玉烛》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生活体验、观察和思考都可能体现在诗歌中。
请注意,以上解析只是可能性,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证明这些背景与《玉烛》的创作有直接关联。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查阅相关的唐诗研究和历史资料。
相关诗词
-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
临泛从公日,仙舟翠幕张。
七桥通碧沼,双树接花塘。
玉烛收寒气,金波隐夕光。
野闻歌管思,水静绮罗香。
游骑萦林远,飞桡截岸长。
郊原怀灞浐,陂溠写江潢。
常侍传花诏,偏裨问羽觞。
岂令南岘首,千载播馀芳。
-
君不见湖州直在太湖东,香枫成林橘青葱。
山川迢迢丽村渚,秋城淡淡遮苍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风俗清朴勤桑农。
充肠非独多薯蓣,宴客兼有锦鲤红。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击壤歌年丰。
今岁野夫四十一,追忆往日真如梦。
腐儒营斗粟,闾阎挽长弓。
盗贼如麻乱捉人,流血谁辨西与东?
又闻大户贪官爵,贿赂渐欲到三公。
豪仆强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纵横。
皇天无眼见不及,细民愁困何时终?
安得圣人调玉烛,再似隆庆万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万国来朝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