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颍上归再题寺壁二绝》
被布羹藜三十春,苦空存性已通真。 我来试问孤高士,翻愧区区名利身。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高士人的生活与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名利浮华的厌恶,以及对清静、真挚的精神生活的向往。
首句“被布羹藜三十春”描述了这位士人简朴甚至清贫的生活,他身着布衣,以藜菜羹为食,而且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三十年。这里既表现了士人的清贫,也展现了他对朴素生活的坚守和清静精神的追求。
次句“苦空存性已通真”则进一步描述了士人的精神境界,虽然生活清苦,但他心中却充满了真谛,已经达到了通真的境界。这里的“苦空”二字既表达了生活的困苦,也反映了士人对于物质生活的超脱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我来试问孤高士,翻愧区区名利身”则是诗人对士人生活的感叹和自我反思。诗人向这位士人请教,反思自己的名利之身,感到惭愧。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士人高尚精神的赞美,也展现了他对自身追逐名利的反思和悔愧。
整首诗通过描绘士人的生活和精神境界,对比自身的名利追逐,表现了诗人对清静精神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浮华的厌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
创作背景
**《自颍上归再题寺壁二绝》是宋朝诗人刘涣创作的一组诗,创作背景与诗人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有关**。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情感的怀念与感慨。他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喻,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全诗情感跳动性大,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最后一句揭示主题,构思集中,意脉贯通。
相关诗词
-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萧萧过颍上,曨曨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
颠倒儒冠二十春,归来重喜访僧邻。
千奔万竞无穷竭,老竹枯松特地新。
-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寒声北下当轩水,翠影西来扑槛山。
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