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公署》
当默任言言是垢,当言任默默为尘。 当默当言俱无任,尘埃何由得到身。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它探讨了言语与沉默的关系以及人应如何处世。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言语与沉默的辩证思考,以及对于尘埃(即世俗的烦恼和压力)如何影响到人的身心的见解。
首句“当默任言言是垢”,这里是说在应当沉默的时候,如果任意发言,那么言语就成了污垢。这体现了言多必失,或者在不适当的时候发表言论,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次句“当言任默默为尘”,则是说在应当发言的时候,如果保持沉默,那么沉默就如同尘埃。这意味着在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如果选择沉默,可能会错过表达的机会,使事情变得不明确。
第三句“当默当言俱无任”,此处表明无论言语还是沉默都不应被任意使用,都应当有度。过度的言语或过度的沉默都可能带来问题。
结句“尘埃何由得到身”,这里的尘埃象征着世俗的烦恼和压力。如果掌握了言语与沉默的艺术,那么尘埃(即烦恼和压力)就无法影响到我们。
总的来说,这首诗揭示了言语与沉默的平衡艺术,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持这种平衡,以防止世俗的烦恼和压力侵扰我们的内心。
|
创作背景
**《题公署》是宋朝诗人陈峤创作的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这首诗描述了公署内的景象,可能寓意着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通过对公署内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政的关心和忧虑。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结合历史文献和诗人的生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诗词
-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
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
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
山月夜从公署出,江云晚对讼庭还。
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
一见湖边杨柳风,遥忆青青洛阳道。
-
封疆莫欢极西陲,景物尤堪著咏思。
亭台处处垂杨影,街巷家家小酒旗。
旧同吴楚分梅艳,新比戎泸有荔枝。
凿井咸泉通海脉,靠山公署映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