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
一上危亭倚翠微,旷然怀抱失尘机。 天遥流水分明去,野阔轻云自在飞。 岁景又看梅已落,乡心还见雁将归。 纷纷战国无穷事,今日谁能说是非。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含意深远的诗。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乡土的怀念,以及对纷繁世事的超脱和淡漠。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宽广、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其次,从诗句的具体分析来看,首联“一上危亭倚翠微,旷然怀抱失尘机”,通过“危亭”和“翠微”等意象,描绘了诗人身处高远、依山傍水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他心境开阔、超脱尘俗的情感。颔联“天遥流水分明去,野阔轻云自在飞”,则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辽阔、水流的分明,以及野地的广阔和轻云的自由飞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和谐。
颈联“岁景又看梅已落,乡心还见雁将归”,通过“梅已落”和“雁将归”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尾联“纷纷战国无穷事,今日谁能说是非”,则通过对历史纷争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纷繁世事的超脱和淡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远的含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
创作背景
《广胜寺》是宋代诗人蓝谏礬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广胜寺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广胜寺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佛教寺庙。在宋代,广胜寺已经成为了当地的著名佛教胜地,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文人墨客前来朝拜和游览。
蓝谏礬作为宋代的文人,很可能在游览广胜寺时受到了寺庙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色的启发,从而创作了这首《广胜寺》。诗歌中可能描绘了广胜寺的建筑、佛像、自然风光以及僧侣们的修行生活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自然景色以及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思考。
总之,《广胜寺》的创作背景与广胜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是蓝谏礬在感受寺庙文化和自然风光后,用诗歌形式表达出的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零落嗟残命,萧条托胜因。
方烧三界火,遽洗六情尘。
隔岭天花发,凌空月殿新。
谁令乡国梦,终此学分身。
-
春岭碧嵯峨,公馀载酒过。
红尘随地少,野意近山多。
泉溜寒鸣玉,杨花碎剪罗。
归衫未能著,斜日上松坡。
-
年来百念如寒灰,老眼慵向时人开。
犹有爱山缘未断,芒鞋信步东岩隈。
东岩幽胜甲晋境,寒藤古木生苍苔。
谁凿云根汇海眼,惊波深泻如奔雷。
衲僧具眼觑天奥,作亭闯尔临渊洄。
亭中空洞纳万象,收奇揽秀无遗材。
倚阑清坐洗尘念,洒然冰雪涵灵台。
上方一目尽千里,劳筋未暇穷崔嵬。
百年名刹烬一炬,可怜金碧成蒿莱。
世间兴废岂足道,会看穹壤论三灾。
短生乘化不暂驻,须臾变化随风埃。
心知所历皆梦境,题诗漫识吾曾来。
下山一笑便陈迹,但见白塔苍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