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南阜步月回寓馆》
不入山中不识闲,不因月上不知还。 老僧长揖归方丈,只有钟声送出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超脱的山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首句“不入山中不识闲”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只有进入山中,才能真正体验到闲适的生活。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次句“不因月上不知还”进一步描述了山中生活的无忧无虑,没有时间的紧迫感,只有随着自然节律生活。这里的“月上”既是一种自然景象,也是一种时间象征,表达了人们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态度。
末两句“老僧长揖归方丈,只有钟声送出山。”描绘了老僧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长揖归去,只有钟声送他出山,这进一步突显了山中的宁静,超脱的生活气息。老僧的形象也象征了对生活深刻理解的人,他们淡然而行,与世无争。
整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宁静祥和的山中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韵味和生活的哲理。诗中的“山中”、“月上”、“老僧”、“钟声”等元素,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感受。
|
创作背景
《游庐山南阜步月回寓馆》是宋朝诗人周登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游庐山的经历:周登在游览庐山南阜时,被自然景色所震撼,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可能在漫步月下,回到寓馆后,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诗歌。
2. 自然景色的启发:庐山是一个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周登在游览过程中,可能被山水之美所启发,产生了对人生、自然、艺术等方面的思考。
3. 个人情感的流露: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表现。周登在《游庐山南阜步月回寓馆》中,可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艺术等方面的感悟和情感。
综上所述,周登的《游庐山南阜步月回寓馆》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游览庐山的经历、自然景色的启发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
相关诗词
-
孤亭水云深,人境自幽绝。
七弦罢鸣弹,桐阴初上月。
偶酌尊中醪,高卧望云阙。
荷露清角巾,松飙濯毛发。
寥寥天籁寒,吟咏了未辍。
志偕南阜隐,兴藉东山发。
同心念离居,中夜思超忽。
-
破屋颓垣雾雨昏,幽人终日掩柴门。
因锄衰草通南阜,偶洗丛篁见北村。
裋褐奇温等狐腋,寒蔬脆美敌熊蹯。
冬来酒户微增旧,万事应须付一尊。
-
面面秋山拥翠屏,天留三亩著云扃。
迎霜南阜枫林赤,饱雨西村菜甲青。
散策人惊衰後健,浩歌自觉醉中醒。
凌烟冠剑应无尔,布帽裙襦老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