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赋得琢玉成器》

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
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
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
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
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轻。
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未成器的玉石,经过琢磨和拂拭,最终展现出瑰丽光彩的过程,表达了对于人才培养和品格修炼的深刻寓意。 首联“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说明了这块玉石已经经过了洗涤,显露出坚韧贞定的质地,但仍然需要怜爱和呵护,因为它还未成器。 颔联“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进一步描绘了玉石的山辉和散璞,显示出它的惊人潜力和美丽。 颈联“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表达了玉石的瑕疵和玷点随着心灵的正直而消失,使得玉石更加明亮夺目。 接着,诗人通过“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描绘了玉石经过琢磨和拂拭后,展现出瑰丽多彩的光芒和水润的容颜。 然后,“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轻”这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玉石的赞赏和喜爱,形容其光泽如冰,质地轻盈如月魄。 最后,尾联“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表达了诗人期待着能够亲手捧握这块珍贵的玉石,让它与瑚琏一起名垂青史。 整首诗通过描绘玉石的琢磨和拂拭过程,表达了对于人才培养的寓意,强调了品格修炼和心性磨练的重要性,让人感受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打磨,才能成为光彩夺目的瑰宝。
创作背景
《赋得琢玉成器》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浩虚舟。这首诗以玉为喻,描写了璞玉经过匠人的雕琢成为美玉的过程,表现了人才需要经过培养和磨练才能成才的道理。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也十分重视。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当时人才培养和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 2. 个人经历:浩虚舟本人可能经历过一定的磨砺和成长,对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赋得琢玉成器》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背景、人才培养理念以及作者浩虚舟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悟有关。
诗词关键字: 瑚琏 拂拭 赏玩
相关诗词
  • 1
    [魏晋]
    芒芒太极。
    玄化烟煴。
    颓形成器。
    凌象垂文。
    大钧造物。
    庶类羣分。
    先识经始。
    实综彝伦。
  • 2
    [唐]
    灵山一片不灵石,手斫成器心所惜。
    凤鸟不至池不成,蛟龙干蟠水空滴。
    青松火炼翠烟凝,寒竹风摇远天碧。
    今日赠君离别心,此中至浅造化深。
    用之可以过珪璧,弃置还为一片石。
  • 3
    [唐]
    巨橐方熔物,洪炉欲范金。
    紫光看渐发,赤气望逾深。
    焰热晴云变,烟浮昼景阴。
    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
    踊跃徒标异,沈潜自可钦。
    何当得成器,待叩向知音。
浩虚舟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