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宣义英公》

书札精奇已换鹅,仍闻依旧卧烟萝。
诗成万首犹嫌少,酒饮千钟不怕多。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
知师收拾南归去,为忆渔人唱楚歌。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首先,从诗的风格上看,既有豪放洒脱之气,又不失细腻婉约之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个性魅力。 首联“书札精奇已换鹅,仍闻依旧卧烟萝。”书札精奇,指诗人的书法精湛,已足以换取珍贵的鹅。但仍听说他依旧躺在烟雾缭绕的萝卜丛中,过着隐居生活。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诗成万首犹嫌少,酒饮千钟不怕多。”诗人已经写成了上万首诗,但仍然嫌少,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而饮酒千钟不怕多,则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不畏世俗的眼光,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 颈联“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描绘了家乡寺庙夜晚的云梦月色和石房的洞庭波涛,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思念和赞美。 尾联“知师收拾南归去,为忆渔人唱楚歌。”诗人知道老师收拾行囊南归,为了回忆渔人唱起的楚歌。这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个性魅力,让人读后深受感染。
创作背景
《寄宣义英公》是宋朝诗人何承裕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人际交往:诗题中的“寄”字表明这是一首寄赠诗,何承裕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宣义英公的思念或赞誉。宣义英公可能是何承裕的朋友、同僚或敬仰的人。 2.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文人雅士之间常常通过诗歌唱和来交流情感、分享见解。这样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影响了何承裕创作此诗。 3. 个人情感:诗歌往往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这首《寄宣义英公》可能反映了何承裕对宣义英公的思念、敬仰、赞美或者其他的情感。 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历史文献来进一步分析。如果您能提供诗歌的全文,我可以为您提供更为详细的解读。
诗词关键字: 书札 楚歌 万首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