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帘卷竹轩清,四邻无语声。 漏从吟里转,月自坐来明。 草木露华湿,衣裳寒气生。 难逢知鉴者,空悦此时情。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环境、景物和人物心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寂静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
首联“帘卷竹轩清,四邻无语声”描绘了夜晚寂静的场景,竹轩上的帘子卷起,四周寂静无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颔联“漏从吟里转,月自坐来明”通过“漏”和“月”的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寂静的夜晚,也展现了诗人久坐沉思的情景。颈联“草木露华湿,衣裳寒气生”通过对草木和衣裳的描绘,表现出夜晚的凉意和湿润,生动逼真。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心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寂寥,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总之,这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五言古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引人深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寂静的美。
|
创作背景
《夜坐》是唐朝诗人路洵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坐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
具体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因为历史并没有留下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的记载。但是,可以猜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夜晚独坐时,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于是将这些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诗中,路洵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夜晚的寂静、冷清和自己的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引发了人们对孤独、寂寞等主题的思考。
相关诗词
-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
古城楼影横空馆,湿地虫声绕暗廊。
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
露泣寒螀唁断魂,风惊檐铎语黄昏。
羁愁悄悄成危坐,看尽空墙上月痕。
-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迳通,信脚直前无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