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杂曲歌辞·妾薄命》

自从离别守空闺,遥闻征战赴云梯。
夜夜思君辽海北,

年年弃妾渭桥西。
阳春白日照空暖,紫燕衔花向庭满。


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
谁家夫婿不从征,

应是渔阳别有情。
莫道红颜燕地少,家家还似洛阳城。


旦逐新人殊未归,还令秋至夜霜飞。
北斗星前横旅雁,

南楼月下捣寒衣。
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暗啼罗帐空自怜,梦度阳关向谁说。
每怜容貌宛如神,

如何薄命不如人。
待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杨柳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思妇哀怨情深的诗。整首诗充满了对离别的悲痛,对征战的哀怨,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希望的复杂情感。 首句“自从离别守空闺,遥闻征战赴云梯。”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自从爱人离别后,独自守候在空闺中的孤独和悲伤,同时又听到了爱人征战赴云梯的消息,更加增添了内心的忧虑。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夜夜思君辽海北,年年弃妾渭桥西。”的描绘,展现了思妇每夜对在辽海北征战的夫君的思念,以及每年被遗弃在渭桥西的自己的痛苦。 然后,诗人通过“阳春白日照空暖,紫燕衔花向庭满。”的描绘,以乐景衬哀情,用春天的阳光明媚和紫燕衔花的景象,反衬出思妇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进一步表达了思妇弹琴抒发怨情,妆梳断飞的痛苦。 “谁家夫婿不从征,应是渔阳别有情。”表达了诗人对普遍征战的痛惜,同时也展现了思妇对夫君的理解和宽容。 “莫道红颜燕地少,家家还似洛阳城。”则是以洛阳城的繁华景象,反衬出征战之地的荒凉和孤独。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思妇在夜晚听闻雁叫,独坐缝衣,暗啼自怜等情景,进一步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悲痛。 最后,“每怜容貌宛如神,如何薄命不如人。待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杨柳春。”则是思妇对自己的命运的哀叹,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思妇的口吻,生动地展现了她在离别和征战中的孤独和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歌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妾薄命》是唐代诗人刘元淑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命运有关。在封建社会,妇女往往以色事人,色衰则爱弛,这是一种普遍的悲剧命运。刘元淑通过这首诗,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对妇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诗歌通过叙述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事迹,反映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弃旧宠新的荒淫行为,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陈阿娇曾经是汉武帝的宠妃,但因为年老色衰而失宠,最终被打入冷宫。刘元淑借此事表达了对于妇女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从征 寒衣 怨声
相关诗词
  • 1
    [现代]
    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
    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
    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 2
    [辽]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
    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
    叠锦茵,待君临。
  • 3
    [清]
    隔年芳信,要同衾元夕。
    比及归时小寒食。
    怅鸭头船返,桃叶江空,端可惜误了兰期初七。
    易求无价宝,惟有佳人,绝世倾城再难得。
    薄命果生成,小字亲题,认点点泪痕犹裛。
    怪十样蛮笺旧曾贻,只一纸私书,更无消息。
刘元淑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