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妃引》
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能遣明妃嫁夷狄,画工原是汉忠臣。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首句“骊山举燧因褒姒”,指的是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故事。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祸水的传统观念的批判,认为国家的兴衰不应该仅仅归咎于女子。
次句“蜀道蒙尘为太真”,指的是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蜀道蒙尘的故事。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君主荒淫误国的批判。
第三句“能遣明妃嫁夷狄”,指的是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作者在此对历史上将女子作为政治牺牲品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最后一句“画工原是汉忠臣”,则是对历史真相的揭示,指出画工并非奸臣,而是忠臣,因为他们的画作揭示了皇帝的昏庸和腐败。
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反思,表达了对于女性、君主和忠臣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思考和感悟。
|
创作背景
《读明妃引》是宋代文人陈僩创作的一首诗歌,主要叙述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其创作背景与历史上汉元帝将王昭君赐婚给呼韩邪单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和惋惜,同时也对历史的沧桑变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读明妃引》的全文:
汉宫春与月婵娟,汉殿香随玉烛烟。
谁道此花飞不得,东风犹作夜来寒。
作者在诗歌中借助对汉宫春色的描绘,以及对王昭君美貌和命运的描述,展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文笔优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诗词
-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刺刺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唯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