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有诣常宁拜舍利塔者以偈赠之》

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劄。
归来举似春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
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
五湖四海尽云奔,踏破几多鞋与靸。
无缝塔,甚匼匝,若遇同人方始答。
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僧人游览寺庙,体验灵性的境界,并回到了狂僧无缝塔的情景。诗中通过诸禅结伴游览、灵踪胜境等词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氛围。同时,通过描述无缝塔的难以逾越、不受人践踏等特点,表达了僧人们坚韧不拔、不受外界干扰的内心境界。最后,诗中通过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僧人们的机智和豁达。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比喻,将僧人们的内心境界和无缝塔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歌的语言流畅、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妙的感受。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美好境界。
创作背景
**《有诣常宁拜舍利塔者以偈赠之》是宋朝诗人释谷泉所作**。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舍利塔以及诗人的宗教信仰和感悟有关。诗人释谷泉可能见到有人前往常宁拜舍利塔,被此情境所感动,故作了这首诗,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宗教信仰、舍利塔以及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赞美。但请注意,这只是对创作背景的一种推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歌内容及相关历史文献。
诗词关键字: 无缝 胜境 踏破
相关诗词
  • 1
    [宋]
    雨过池塘路未乾,人家桑柘带春寒。
    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
    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
    行吟不得束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
  • 2
    [唐]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
    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
    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
  • 3
    [宋]
    宜江风月冉溪云,总与诚斋是故人。
    老向烟波诗句里,一朝双看两州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