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对客暮坐》

危坐高斋夕,东来喜友生。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
烛至瓶花落,秋凉架药轻。
西头动刀尺,淡月上檐楹。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后的夜晚,诗人与友人相聚在高斋中的场景。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凄清而带有淡淡忧郁的氛围。 首联“危坐高斋夕,东来喜友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高斋危坐,迎接东来的友人,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一个“喜”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见到友人时的心情。 颔联“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描述了庭院经过疏雨后的宁静景象,同时以“四壁乱蛩鸣”衬托出秋夜的寂静,进一步营造出凄清的氛围。 颈联“烛至瓶花落,秋凉架药轻”通过描绘烛光照耀下的瓶花和秋凉中的药架,细腻地表现出秋天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尾联“西头动刀尺,淡月上檐楹”以“西头动刀尺”暗示了人们在准备缝制寒衣,呼应了秋天的主题,同时以“淡月上檐楹”描绘出月色清淡,照亮了檐楹,进一步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秋雨后的夜晚,诗人与友人相聚在高斋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凄清而带有淡淡忧郁的氛围。同时,通过诗人的描绘,也展现了秋天的特点和人们对寒冷的准备,使整首诗更具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对客暮坐》是元末明初诗人刘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暮色中与客人对坐所见的景致和感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社会环境:元末明初是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不稳定,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这样的社会环境对诗人的心境和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 个人经历:刘诜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 综上所述,《对客暮坐》的创作背景与元末明初的社会环境和刘诜的个人经历、思想观念有关。
诗词关键字: 危坐 淡月 四壁
相关诗词
  • 1
    [宋]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 2
    [宋]
    柏绿椒红事事新。
    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
    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 3
    [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