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庵中之人不见形,两脚不住以隐名。 此行有似风过海,摸索不著闻其声。 浣花江头万僧市,抵掌笑谈儿辈惊。 一轩碧芦佛手种,霜叶戚戚如诗鸣。 此间谓是留凤处,但恐还作冥鸿征。 卷衣我亦逐师去,分取半庵栖月明。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感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个寂静、深沉的境界。 “庵中之人不见形,两脚不住以隐名。”这两句诗描绘了隐居者的形象,他深藏在庵中,不见人形,两脚不停,以隐藏自己的名字。这种形象给人一种神秘、隐逸的感觉。 “此行有似风过海,摸索不著闻其声。”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隐居者的行踪比作风吹过海面,让人摸索不着,只能听到声音。这种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隐居者的行踪不定,让人难以捉摸。 “浣花江头万僧市,抵掌笑谈儿辈惊。”这两句诗描绘了江头僧市的热闹场景,隐居者与僧人们抵掌笑谈,让儿童们惊讶。这种描绘生动有趣,让人感受到隐居者的生活并非完全孤立,他也与周围的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轩碧芦佛手种,霜叶戚戚如诗鸣。”这两句诗描绘了庵中的景物,碧芦佛手种植在轩前,霜叶戚戚如同诗中的鸣声。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庵中的清静与幽雅。 “此间谓是留凤处,但恐还作冥鸿征。”这两句诗表达了隐居者的内心感受,他认为这里是留凤之处,但恐怕最终还是要像冥鸿一样远征。这种表达让人感到隐居者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卷衣我亦逐师去,分取半庵栖月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意愿,他也要追随隐居者而去,分取半庵栖息在月明之夜。这种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隐居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生动,通过对隐居者生活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