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碧沼寺》

万峰翠插锁萦纡,一沼光涵湛碧虚。
驯虎旧闻输野鹿,化龙俄已失金鱼。
白莲尚结高僧社,古木全荒隐士庐。
襥被须期借禅榻,尽穿荦确与崎岖。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借用佛教和隐士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首联“万峰翠插锁萦纡,一沼光涵湛碧虚”,以壮阔的山水画面开篇。群峰耸立,绿树葱茏,山路曲折回旋。一片清澈的沼泽地,倒映着天空,水色湛蓝。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秘感。 颔联“驯虎旧闻输野鹿,化龙俄已失金鱼”,通过借用典故,表达了人生的变化无常。驯服的老虎输给了野鹿,化龙的金鱼转瞬即逝。这些意象寓意着生命的起伏和变化,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颈联“白莲尚结高僧社,古木全荒隐士庐”,通过借用佛教和隐士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白莲结社的高僧,代表着清净和智慧;古木荒凉的隐士庐,则表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尾联“襥被须期借禅榻,尽穿荦确与崎岖”,表达了诗人追求禅意人生的决心。诗人希望借禅榻修行,穿越艰难崎岖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领悟和追求,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借用典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创作背景
**《碧沼寺》是宋朝诗人丁仿的一首诗,具体创作背景并未明确记载**。但可以从诗的内容推测一下:诗人丁仿游览寺庙时,被寺庙清静的环境、古朴的建筑以及僧人们的修行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同时,宋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诗人也可能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感悟。 以上内容只是推测,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下一首
《幽居》
诗词关键字: 萦纡 野鹿 古木
相关诗词
  • 1
    [近代]
    碧沼红莲水自流,涉江同上木兰舟。
    可怜十五盈盈女,不信卢家有莫愁。
  • 2
    [唐]
    临泛从公日,仙舟翠幕张。
    七桥通碧沼,双树接花塘。
    玉烛收寒气,金波隐夕光。
    野闻歌管思,水静绮罗香。
    游骑萦林远,飞桡截岸长。
    郊原怀灞浐,陂溠写江潢。
    常侍传花诏,偏裨问羽觞。
    岂令南岘首,千载播馀芳。
  • 3
    [唐]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
    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丁仿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