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眺》
杖策倚柴门,泉声隔岸闻。 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 静对豺狼窟,幽观鹿豕群。 今宵寒月近,东北扫浮云。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山林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感和诗人内心的寂静。
首联“杖策倚柴门,泉声隔岸闻。”描绘了诗人拄着手杖,倚在柴门前,听着隔岸传来的泉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颔联“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描绘了夕阳照耀下的山岭和晴空中的雪花,将万山分隔开来,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
颈联“静对豺狼窟,幽观鹿豕群。”描绘了诗人安静地面对豺狼的巢穴,幽静地观察着鹿群和野猪群,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静和对自然生态的欣赏。
尾联“今宵寒月近,东北扫浮云。”描绘了今晚的寒月接近,东北方向的浮云被扫清,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诗人的感受和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感和诗人内心的寂静。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欣赏和尊重,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创作背景
《晚眺》是唐朝诗人汪万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远眺风景所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具体的创作背景无从考证,但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首诗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傍晚时分山水相映、风光秀美的景象。同时,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之,《晚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五言律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相关诗词
-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
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
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
-
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
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
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
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
积雨经旬鹤未过,小楼闲眺费吟哦。
帘开燕子归来晚,门掩梨花落处多。
新水小桥通蕙畹,乱山古寺入烟梦。
云开树杪看浮棹,画出春帆送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