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土堠》

风阔日色薄,尘生游子颜。
白杨衰满道,人影不曾闲。
穷目尽千里,过淮无一山。
路傍惟土堠,残戍马蹄间。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在辽阔的风尘中前行的场景。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出旅途的孤独、艰辛以及游子的思乡之情。 首联“风阔日色薄,尘生游子颜”,以壮阔的风和微弱的日光描绘出旅途的艰难,以及游子满面尘土的疲惫形象。这一联以对仗手法,将自然环境和人物状态巧妙地展现出来,形成了生动的画面感。 颔联“白杨衰满道,人影不曾闲”,通过描写道路两旁凋零的白杨树和忙碌的人影,进一步强化了游子的孤独和艰辛。这一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以衰败的白杨树象征着游子的疲惫和孤独,以忙碌的人影反衬出游子的形单影只。 颈联“穷目尽千里,过淮无一山”,诗人以千里无尽的视线和过淮之后无一山的景象,展现了广袤无垠的旅途和单调乏味的景色,从而强化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尾联“路傍惟土堠,残戍马蹄间”,以路旁的土堆和残戍间的马蹄声结尾,形象地描绘了游子在荒凉的路途中孤独前行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游子的漂泊无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游子的孤独旅途和思乡之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创作背景
《土堠》是明朝文人潘一桂创作的一首诗。诗中的“土堠”指的是用土堆成的烽火台,通常用于军事防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明朝时期的边疆防御、战争以及民族关系等历史背景有关。潘一桂可能通过描写土堠,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或者对历史的思考。另外,潘一桂的个人经历和对时局的观察也可能成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总之,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白杨 游子 马蹄
相关诗词
  • 1
    [宋]
    土堠累累只复双,悠然残梦对寒缸。
    乱山落日葭萌驿,古渡悲风桔柏江。
    虎印雪泥余过迹,树经野火有空腔。
    四方行役男儿事,常笑韩公赋下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