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殷秀才之武功》

送君远行役,觐省入西秦。
五月台江水,孤舟去国人。
苍山低戍垒,野日暗行尘。
无限同游意,分携泪满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色,以及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与友人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 首联“送君远行役,觐省入西秦。”明确表达了主题,即送别友人远行。“远行役”三字,已然流露出一种离别之苦,而“觐省入西秦”则进一步点明了友人此行的目的和去向。 颔联“五月台江水,孤舟去国人。”则以五月的台江水和孤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江水象征着无尽的离别之痛,孤舟则凸显了友人独自离去的寂寞与凄凉。 颈联“苍山低戍垒,野日暗行尘。”通过苍山、戍垒、野日和行尘等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苍山低垂,野日昏暗,行尘飞扬,这些景象无不透露出一种悲凉与落寞。 尾联“无限同游意,分携泪满巾。”则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尽管有无限的同游之意,却依然要分别。泪满巾的形象描述,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景象和情感细腻的变化,展现了送别的主题。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深深地打上了离别的烙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离别之苦。
创作背景
《送殷秀才之武功》是明朝诗人林鸿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诗人与殷秀才的交往:林鸿和殷秀才可能是朋友或者同学,他们之间可能有着一定的交往和感情基础。因此,当殷秀才要去武功时,林鸿写下了这首诗来送别。 2. 当时的时代背景:明朝时期,社会比较动荡,战争频繁。殷秀才要去武功,可能是要参加军队或者为国家效力。林鸿在诗中也可能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和对殷秀才的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与殷秀才的交往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诗词关键字: 孤舟 同游 远行
相关诗词
  • 1
    [唐]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
    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
    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 2
    [秦]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 3
    [汉]
    邕邕阐化凭文德,赫赫宣威藉武功。
    既执羽旄先拂吹,还持玉戚更挥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