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调名》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女性装饰风格。通过“剪罗幡儿”和“斜插真珠髻”这两个细致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精巧构思和细腻情感。
首句“剪罗幡儿”,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一种精美的头饰,这种头饰以丝罗材料制成,经过巧妙的剪裁和设计,形成如飘扬的旗帜般的形状,既展现出女性的巧手智慧,也增添了诗意的浪漫色彩。
次句“斜插真珠髻”,更进一步描绘了女性发髻上的装饰。诗人以“斜插”二字,生动地展现了真珠发髻的姿态,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真珠的光泽和洁白,与罗幡的色彩交相辉映,更加凸显出女性的华贵和优雅。
整首诗通过对头饰和发髻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气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精妙把握和对生活的热爱。诗句流畅、生动,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
创作背景
吴某的《失调名》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首词产生在中晚唐时期,那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河西地区,即今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成为李唐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征战攻伐的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词以一个女子口吻,表达了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关心和叮嘱,希望他在外能够小心谨慎,避免遭遇战祸。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融合趋势。李唐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和通婚,使得民族融合成为必然的历史趋势,这种融合也在词中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吴某的《失调名》创作背景涉及到战乱、民族融合等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关心和叮嘱等个人情感。
相关诗词
-
-
别无巧妙,与你方儿一个。
子後午前定息坐。
夹脊双门崑崙过。
恁时得气力,思量我。
-
鼎里坎离,壶中天地,满怀风月,一吸虚空。
尘寰里,何人识我,开口问鸿濛。
云中。
三弄笛,岳阳楼外,天远霞红。
笑骑黄鹤,暂过海陵东。
拂袖呵呵归去,銮和玉佩,风响乔松。
君若要,知吾踪迹,试与问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