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别》
秋尽初移幕,沾裳一送君。 据鞍窥古堠,开灶爇寒云。 登陇人回首,临关马顾群。 从来断肠处,皆向此中分。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充满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深哀伤。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秋尽初移幕,沾裳一送君”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落叶飘零,天色渐暗,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诗人用“沾裳”表达了因为送别友人而流下的泪水,展现了深深的离别之痛。
颔联“据鞍窥古堠,开灶爇寒云”中,诗人通过描绘古旧的土堆和寒云,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寒冷和萧瑟。同时,"据鞍"和"开灶"两个动作,也暗示了诗人正在旅途中,面临着艰难的环境。
颈联“登陇人回首,临关马顾群”通过对人和马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离别的痛苦。诗人通过“回首”表达了不舍之情,而马儿的“顾群”也暗示了它们对离别的感知。
尾联“从来断肠处,皆向此中分”作为全诗的总结,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诗人用“断肠处”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明这种离别之痛是无法言喻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离别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感人的离别诗。
|
创作背景
《陇头别》是唐代诗人郑锡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
创作背景:
《陇头别》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诗中的内容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唐代陇右地区(今甘肃省一带)创作的。陇右地区地势险要,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塞,因此战争频繁,离别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郑锡作为一位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诗人,可能亲身经历或目睹了许多离别场景,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感情的诗作。
赏析:
1. 意象描绘:诗中以“陇头”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别离的画面。陇头是指陇山的山头,这里象征着边疆、战场。诗人通过对陇头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悲凉氛围。
2. 情感表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等,来表达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例如,“白日长安远,黄河入海流”,将离别的距离与时间进行了对比,突显了离别的遥远和漫长;“春风不度玉门关,高柳暗长条”,则通过春风无法吹过玉门关这一景象,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无法挽回的命运。
3. 人生哲理: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离别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的痛苦。然而,正是这些离别的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也让我们学会坚强和成长。
总之,《陇头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优美诗篇,通过对陇头的描绘、情感的表达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郑锡对离别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相关诗词
-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
-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