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 舍利涌光文字住,香林施净帝天来。 山名白带知幽爽,洞作烧痕试劫灰。 更上高峰最高处,风雷竟日为鸣哀。 |
| 这首诗歌展现了一种深沉、幽静的山水自然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宗教的神秘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深藏在山岭之中的幽静之地。“小西方”和“半岭”等词语的使用,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地方的偏远和神秘。 颔联“舍利涌光文字住,香林施净帝天来。”中,“舍利涌光”和“香林施净”等词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描绘了佛家教义的神奇和神圣。“帝天来”一词则表现出一种高远、神圣的氛围。 颈联“山名白带知幽爽,洞作烧痕试劫灰。”通过对“山名白带”和“洞作烧痕”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偏远和幽静。同时,“劫灰”一词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尾联“更上高峰最高处,风雷竟日为鸣哀。”则表现了诗人在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中的坚韧和执着。“风雷竟日为鸣哀”一句,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和宗教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幽静、神秘的世界。同时,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