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东林院》

此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我羞陶靖节,僧异远头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简洁而富含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他在一个非庐山的地方与东林寺僧人的偶然相遇,引出了他与陶渊明和头陀僧人的对比。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首句“此地非庐岳”直接点题,说明诗人此刻所在的地方并非名山庐山,而是一种平凡的环境。这种直接了当的开篇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坦率,也为下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东林邂逅过”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非庐山的地方意外遇到了东林寺的僧人。这个“邂逅”字用得巧妙,既展示了相遇的偶然性,也暗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第三句“我羞陶靖节”中,诗人表示自己对于陶渊明感到羞愧。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和辞赋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诗人此处的羞愧,可能是指自己在面对世俗与理想的矛盾时,并没有像陶渊明那样毅然决然的选择归隐,而是在俗世中妥协。 最后一句“僧异远头陀”则进一步将诗人与头陀僧人进行对比。头陀僧是苦行僧,他们修行严谨,忍辱负重。诗人用“异”字,表达了自己与头陀僧人在修行道路上的差异。 整首诗通过“此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我羞陶靖节,僧异远头陀”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平凡生活中遇到的偶然事件,以及他对自己与陶渊明和头陀僧人之间差异的思考。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也展现了他对精神追求的探索。
诗词关键字: 头陀 邂逅
相关诗词
  • 1
    [唐]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2
    [南北朝]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 3
    [宋]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