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颂一百零二首》

这一灯,处甚起。
没踪由,难拟议。
三贤十圣眼见如盲,芥狗泥猪放光动地。
大家吹灭暗中行,然灯佛在你脚底。
作品赏析
这首诗很特别,使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意象,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让我们一步步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这一灯,处甚起。没踪由,难拟议”,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微弱的灯光,它似乎在某个地方闪烁,但却难以捉摸,让人感到困惑不解。这可能象征着一种微妙而难以捉摸的智慧或真理,它存在于某个地方,但却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或触及。 接着,“三贤十圣眼见如盲,芥狗泥猪放光动地”,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权威和传统的质疑。三贤十圣是佛教中的圣贤人物,他们的智慧和修行被认为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在这首诗中,他们却被描绘成如同盲人一样,无法看到那微弱的灯光。芥狗泥猪则象征着普通人和物质的束缚,它们在灯光下似乎也变得放光动地,但这只是幻觉,并非真实的智慧和解脱。 “大家吹灭暗中行,然灯佛在你脚底”,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自我觉醒和内在探索的愿望。在黑暗中吹灭一切,然后行走在黑暗中寻找那盏微弱的灯光。最终,找到了那盏灯光的所在,那就是佛陀就在我们的脚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微弱的灯光、对权威和传统的质疑、自我觉醒和内在探索等意象,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追求和向往并不是通过外在的权威或传统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内在的觉醒和探索来实现的。这是一种深深的、内在的渴望,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意象丰富而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和自由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朝诗人释绍昙所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密切相关。释绍昙是一位佛教禅师,他的诗歌多数蕴含着佛教的哲理和教义。在佛教文化中,偈颂是一种用于颂扬、赞美或阐述佛理的诗歌形式,通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理内涵。 这组诗歌的创作还可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宋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宋代也是佛教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佛教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也可以被视为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以上仅是简要的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偈颂一百零二首》的创作背景,建议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诗词关键字: 拟议 脚底 眼见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