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
|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建造的高台,高耸入云,与银河相切。高台半隐在云雾之中,显得巍峨壮观。诗人由此联想到桑田沧海的变化,想到汉武帝曾巡视瓠子口,并写下歌曲。接着,诗人又联想到夏朝的鼎已经迁移,象征物的变化,而秦朝的桥梁还未建成就已经沉没在波涛之中。最后,诗人提到相如作赋,虽然只是为了讽谏,但却助长了飘逸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同时,通过提到相如作赋,也表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联想,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世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深邃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