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皋亭回首软红尘,晴日僧房暖似春。 禅老眈眈如卧虎,相逢一笑问前因。 |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皋亭山回望尘世繁华的景象,感叹僧房的宁静温暖如同春天。诗中提到的禅老,形容其目光炯炯有神,如同卧虎一般。当两人相逢时,禅老微笑着询问诗人前因后果,表现出禅宗的慈悲与智慧。 首句“皋亭回首软红尘”,皋亭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诗人站在皋亭山上,回望繁华的尘世,感叹世间的纷扰和无常。这里的“软红尘”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超脱。 第二句“晴日僧房暖似春”,诗人转而描述僧房的宁静温暖。僧房是僧人修行的地方,远离世俗的纷扰,充满了宁静与祥和。晴日阳光洒在僧房上,使得僧房显得更加温暖,如同春天一般。这里的“暖似春”既描绘了僧房的温暖,也表达了诗人对僧房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禅老眈眈如卧虎”,诗人描绘了禅老的形象。禅老是一位修行高深的僧人,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如同卧虎一般。这里的“眈眈”形容禅老目光锐利、充满智慧。同时,将禅老比喻为卧虎,也表现了他的威严和力量。 最后一句“相逢一笑问前因”,诗人描述了禅老与自己的相遇。当两人相逢时,禅老微笑着询问诗人前因后果,表现出禅宗的慈悲与智慧。这里的“一笑”既表现了禅老的亲切和宽容,也传达了禅宗的一种人生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应以平常心去看待,用智慧去化解。 整首诗通过对皋亭山、僧房、禅老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宗智慧的赞美。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