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安藏主》

尽都佛性自瞒顸,终日如愚已自谩。
不是较渠三十里,平生穿凿不相干。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佛性”的独特解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尽都佛性自瞒顸”,诗人以一种全然客观的视角,描绘了佛性的普遍性和深藏不露的特点。这里的“佛性”并非特指佛教的教义,而是泛指一切事物的本质,包括人性、自然规律、宇宙真理等。诗人用“尽都”一词,强调了这种本质的普遍存在,而“瞒顸”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本质深藏不露,难以被轻易察觉的特点。 “终日如愚已自谩”一句,诗人以“愚”和“谩”两个词来形容这种深藏不露的佛性。这里的“愚”并非指真正的愚钝,而是指对本质的深入理解和接纳,是一种超越表面的、内在的智慧。而“谩”则带有自嘲的意味,暗示这种智慧往往被忽视或误解。 “不是较渠三十里”一句,诗人以一种谦虚和理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错误理解,并承认自己与佛性的距离并非仅仅三十里那么简单。这里的“渠”代指佛性,诗人通过自我反省和理性思考,逐渐接近了真理。 “平生穿凿不相干”则是对前一句的反驳和总结。诗人承认自己过去的思考和理解如同穿凿附会,与真正的佛性无关。这里的“穿凿”不仅指对佛性的错误理解,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片面、刻板的看法。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性”这一抽象概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诗人以谦逊、理性和自我反省的态度,揭示了真理往往深藏不露,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理解去接近。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过去的思考和理解如同穿凿附会,需要我们不断地修正和提升。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智慧。
诗词关键字: 穿凿 平生 不是
相关诗词
  • 1
    [金]
    浊酒一杯歌一曲,留住秋光。
    片云轻护晓来霜。
    殷勤篱下菊,满意为君香。
    四海干戈犹未定,此身底处安藏。
    醉中闻说有真乡。
    便从今日数,
  • 2
    [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3
    [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