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五首》

求真灭妄元非妙,即妄明真都是错。
堪笑灵山老古锥,当阳抛下破木杓。
作品赏析
这首诗《求真灭妄元非妙,即妄明真都是错。 堪笑灵山老古锥,当阳抛下破木杓。》是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表达。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和真理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的“求真灭妄元非妙”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虚妄的摒弃。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并不在于表面的虚妄和假象,而在于深入事物的本质,把握真实。这种追求真理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即妄明真都是错”这句话则是对真理的另一种理解。作者认为,即使我们试图通过表面的虚妄来揭示真实的本质,也可能会陷入错误和迷惑。这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复杂性和深度的理解,即真理并非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和洞察的复杂事物。 “堪笑灵山老古锥,当阳抛下破木杓。”这句话是对前两句哲理的进一步阐述和表达。作者认为,灵山老祖过于执着于表面的虚妄和假象,而忽视了真正的真理。他以破木杓为喻,暗示真正的真理可能并不显眼,甚至可能被忽视或误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真理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并非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和洞察的复杂事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被表面的虚妄所迷惑,也不要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假象。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和真理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诗词关键字: 求真
相关诗词
  • 1
    [宋]
    唤作拄杖则触,不唤作拄杖则背。
    若也识得,荆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横身。
    脱或未然,普贤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 2
    [宋]
    暗穿玉线,密度金针。
    如水入水,似金博金。
  • 3
    [宋]
    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
    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